新闻详情

“核酸检测采样屋”的用户体验将逐步提升

“常态化”核酸检测之下,每人一年需要到核酸检测采样屋“打卡”183次。作为核酸检测点,比起一顶简陋的帐篷来,小房间式的“核酸检测采样屋”更严格地保障了采样全程“零接触”,也能让工作人员避免直接日晒雨淋,也可以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自5月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电视电话会议强调在大城市建立步行15分钟核酸“采样圈”后,核酸检测采样屋(以下简称核酸检测屋)成为抗疫时期城市建设的新事物。要完善常态化监测机制,省会和千万级人口以上城市建立步行15分钟核酸“采样圈”,方便群众就近就便进行核酸采样。


相比检测机构,小巧的核酸检测屋更加灵活便捷。检测屋的紫外线消毒设备、正压洁净系统、空气过滤系统、高效病菌消杀系统等,为一线检测人员提供了更安全的采样环境,能有效防止奥密克戎变异毒株的气溶胶传播。基于这种种优势,核酸检测屋开始成为大城市必备的基础设施,并在全国各地陆续投放使用,也受到了广大市民的支持。


在使用过程中,核酸检测屋的用户体验问题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首先对于核酸检测屋的高度设计来说,一般情况下为2米5或2米6左右整体高度在使用过程中没有问题,但是供医护人员伸手取样的橡胶手套所处高度,却并无定式,对于身高在1米65左右的采样员来说,核酸检测屋预设的手套卡位约在其脖子和胸口之间,坐在椅子上够不着,每次采样得微曲着站立,身体前倾。而身材较高的采样员可能需要全程曲着腿进行操作。手套设计的高度也给不少做核酸的市民出了难题,他们大部分时候都是半蹲着的,儿童个子矮则需家长抱着,而一位坐轮椅的老人,需要4名成年人抬举才能勉强达到高度。


图片


目前核酸检测屋生产前主要会考虑正压系统中风机的型号、手套的材质、紫外消毒灯的适配空间等,但对于检测屋是否需要符合“人体工程学”的标准却还没有被重视起来。由于医护人员和核酸群众身高不同,采用固定尺寸来设计核酸检测屋和手套位置高度,会在用户体验上带来上述一系列问题。


另外核酸检测屋右侧上方,设置有自动感应手部消毒液机。要用到这些消毒液,采样员需要通过手套卡位,再将右手臂旋转45度。这是个不容易作出的动作,而核算员需要每天做几百次,无形中给核酸增加了大量难度和时间成本。


图片


针对以上问题,相关项目负责人表示:目前,公司项目团队正围绕市民群众的反馈进行用户体验升级。目前针对座椅高度、胳膊酸痛、儿童高度不适等问题均已出具优化方案,并以最快速执行落地,生物安全核酸采样舱的自助登记系统及终端也在不断升级完善。从相关负责人的表述中不难看出,现阶段在用户体验上存在的种种问题已经被高度重视起来,而用户体验的升级和改进也将给用户带来更好的服务。未来,随着系统升级、用户体验的提升,检测效率进一步加快,还可以给用户带来更快、更好的体验。


目前用户体验在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里都成为了不可避免的话题,而新事物的出现和完善总会经历一个发展阶段,用户体验是完成这个发展阶段的最好武器,只有不断升级和优化用户体验,才能赢得更多的用户信赖,而提升用户体验也是对国家防疫大局最好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