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适老化改造需要切实提升老龄化用户体验新当今的社会是一个科技飞速发展的社会,各种高科技产品和应用层出不穷,但有一种人群却被留在原地,无法快速搭上飞驰的科技列车,这种人群就是老龄化人群。尤其是新冠疫情发生以来, 老年人如果不会智能手机操作,基本寸步难行。外卖点餐、扫码出行、预约挂号,对年轻人来说是便利,对很多老年人来说却是麻烦与尴尬。 从去年开始,国家相关部门陆续出台多项政策,推动手机App适老化改造,就是想为老年人提供更周全、更贴心、更直接的智能服务,让老年人能共享科技带来的便利,大幅提升老年人群的用户体验。 2021年4月7号,也就是一年前,工信部发布《移动互联网应用(APP)适老化通用设计规范》,规范发布后,视频、购物、聊天、打车、新闻等涵盖衣食住行各方面的手机软件纷纷进行适老化改造,那么一年过后,经过适老化改造的APP,老年人是否用得顺、玩得转?老年人切身对App适老化改造的用户体验又怎么样呢? 《移动互联网应用(APP)适老化通用设计规范》在四个方面提出了明确规定:一、适老版界面、单独的适老版APP中要对字体大小和行间距进行调整;二、严禁出现广告内容及各种插件、弹窗;三、严禁设置下载、付款等诱导式按键;四、不得进行与目的无关的个人信息处理,以保障老年用户个人信息安全。 工信部还公布了首批51个通过适老化及无障碍水平评测的APP名单,微信、QQ、支付宝、拼多多、抖音、高德地图等日常使用频率很高的APP均在名单之中,改造后的适老版普遍特点是字大、图标大,界面简单,不乏有APP还精心设置了一键观看、一键支付、亲友代付、大音量播放等服务。 虽然上述各种功能确实在某些方面确实提高了老年人使用APP的各种用户体验,但很多老年人还是就使用上的用户体验问题提出了各种建议和问题。所以在2021年10月28日,《移动互联网应用(APP)适老化改造调研报告》发布,《报告》显示,最让中老年人上网过程中感到为难的六个问题是,出行需要(如健康码、行程码)、医院挂号、银行业务办理、购买车票、扫码支付、线上缴费。 同时,大字体、减少广告、简化操作、大图标、人工客服,是目前中老年人对主流App适老化改造最大的五个需求。此外,界面简单、无障碍功能、方言识别能力、读屏兼容和加配字幕成为目前中老年人呼声最高的智能化用户体验提升指标需求。 对此有很多业界人士表示,绝大部分App的服务对象是年轻群体,在开发和设计理念及用户体验上就没有充分考虑老年人,而改造又是在通用版本上修修补补,并未开发独立的适老软件。比如,这次首批通过改造评测的app,七成以上为内嵌式改造,即在原软件中切换老年模式,因而现有的大部分改造,并没有真正从源头梳理、从老年人实际用户体验需求出发。 加速推进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改造,本意是帮助老年群体无障碍触网,但对于部分互联网企业来说,在盈利和公益的取舍之间,对APP的适老化改造就很容易走形式而不走心。适老APP要想落在实处,真正融入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还是得顺应老年人的需求、解决老年人的痛点,注重功能上的精细化调整,从根本上提升老年人群的用户体验。 事实上,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 老年人群体对适老APP的需求不应被忽视,这个市场更是大有可为。为老年人提供适用的产品和服务,既是企业的责任所在,也是行业大势所趋,更是发展银发经济的必答题。中国目前的这个银发群体, 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低收入的穷困群体,有相当大的一批老年人,是有支付能力的,也有支付意愿的。目前我们老年人的消费,更多的是在线下,不是线上, 所以下一步,只要我们的互联网企业,真正把接近三亿的老年群体作为他们一个重要的目标群体,为他们提供一些非常适应其需求的消费场景、习惯,和他的这种消费方式、消费服务,众多的老年群体,一定会加入到网上经济和互联网时代这样一个大潮中去的,而这个对我们的互联网企业而言,它绝对不是一种负担,它是一个巨大的商机。 如今的老年人,他们曾经也是推动时代发展,引领时代潮流的年轻人,不能因为这个时代的进步,而导致他们被边缘化。推动APP适老化改造,就是为了让科技发展既有速度,又有温度,就是为了让每一个人,每一代人,都能享受智能时代的美好生活,这也正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最生动的写照。让我们从点滴做起,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乐享数字生活,让他们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全面提高老龄化的用户体验。
文章分类:
行业动态
|